首页 > 标签:历史
评分 7.9
cover
萨德侯爵夫人 (1992)
  戏中,萨德本人从未露面,只存在于六名登场人物的对话中。人物的性格也很分明,西缅男爵夫人代表“美德”、而圣芳伯爵夫人代表“恶行”,门托纽夫人则代表了世俗。尽管两位代表善恶的人物更富有戏剧性,然而全剧的中心仍是主人公露涅和门托纽夫人的对立。   以剧中人对萨德的态度为例:门托纽夫人认为声名狼藉、锒铛入狱的萨德根本就是家庭的耻辱,而萨德的妻子露涅则截然不同,她真诚地等待着被社会排斥的丈夫,并认为这才是表达真爱的惟一方式。但是,当革命风起云涌,社会价值观也随之改变。萨德出狱并被捧为新时代的旗手,门托纽夫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她成了萨德的捧哏,称萨德为法国的献身者。   而露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。丈夫重新被社会承认,意味着她那孤独的爱就此丧失了根基。不仅如此,她读了萨德在狱中写的小说,里面描写了一位坚持美德的女子的悲剧,露涅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她的孤独之爱从根底瓦解了,同时也意识到之前的半生不过是徒劳,于是她投身修道院,再也不与萨德相会。剧中露涅曾说:“与其付诸行动,不如创制法则……”  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“与其委身现实,不如付诸思想”。对原剧作者三岛先生来说,“艺术”无疑是存在于现实之外的、对于异...
电影网盘资源8小时前浏览 5
评分 8.0
cover
谭嗣同 (1984)
  1898年6月11日,光绪皇帝向全国颁布了"明定国是"诏书,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开始了。为了网罗天下英才,军机处两次拍电报催促谭嗣同火速进京。谭嗣同辞别了妻子李闰,踏上征途。途中,黄河两岸饿殍满地,哀鸿遍野的景象深深震动了谭嗣同,他更坚信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。与此同时,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及心腹老臣们不动声色地把辅佐皇上变法、为皇上保荐人才的军机大臣翁同和撤了职,遣送回乡。提升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,把持兵权,统摄北洋三军,给刚刚开始的变法维新一个警告和打击。谭嗣同到京后,马上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。他横溢的才思和无畏的胆识备受皇上赞赏。光绪皇帝激动地授予他四品章京衔,命他在军机处供职,希望他成为中兴之臣。革新志士康有为、杨深秀、林旭、刘光第等在得月楼设宴为谭嗣同洗尘。他们烛下长谈,共谋维新大业。兵部侍郎袁世凯也前来拜访谭嗣同,并献五百两银子,对维新大业略表微衷。礼部尚书怀塔布扣押了主事王照奏请皇上游历东西各国的折子,革新志士抓住了这件事,奏请皇上,撤了礼部六堂官怀塔布、许应骙等。光绪皇帝依靠谭嗣同、康有为变法图强的决心,深深地震惊了以太后为首的封建专制势力。此时,谭嗣同、康有为等准备乘胜追击,奏...
电影网盘资源6天前浏览 22
评分 7.3
cover
两宫皇太后 (1987)
  1861年,"辛酉政变"后,新皇载淳即位,慈安、慈禧两宫太后开始了垂帘听政。太平天国农民革命,使刚刚回到京城的皇室惶恐不安。慈禧太后力排众议,果断起用汉臣曾国藩镇压了赵义军。从此,她更加骄横跋扈,逐渐控制了整个朝廷。而曾国藩则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过程中,趁南扩充了湘军,壮大了势力。八年以后,宫廷内权力争斗日益尖锐,早已实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依靠外洋势力,进一步卖国求荣,不断地巩固着自己的权位。届时载淳业已长大成人,两宫太后同时为他物色皇后。载淳封慈安选中的阿鲁特氏为皇后,封慈禧选中的富察氏为皇妃。为此,慈禧心中极为不悦。慈禧的心腹太监总管安德海借机向主子大献殷勤,慈禧恩准他秘密出京,为其刺探南京天王府的财宝,定制苏杭的绸锻刺绣。家德海一路上吃喝嫖赌,胡作非为,为百姓所痛恨。山东巡抚丁葆祯密谏朝廷,恳请查处。皇上降旨"就地正法",安德海被斩讫。慈禧心中又添切肤之恨。同治皇帝大婚后,与皇后阿鲁特氏十分恩爱,但他终因政治上受排挤,生活上遭干预而私出宫闱寻欢作乐,身染"天花"致死,"驾崩"时年仅19岁。阴险的慈禧又连施毒计,先后害死了东太后慈安和同治皇后。终于,养心殿的皇帝宝座上又换上了一个更加年幼的 "真龙天子"...
电影网盘资源6天前浏览 27
加载更多